INNOVATION & CREATION
不少律師都遇到過想要免費咨詢的當事人,為什么法律咨詢付費在國內對于一般人來說那么難,甚至很多人都理所當然的覺得法律咨詢就應該免費。
為啥總有人愛“白嫖”
01、短時間內建立信任有點難
律師和醫生,都是幫人解決問題的。為什么醫生可以先收費再看病,律師收個咨詢費就那么難呢?
醫生掛號費按職稱不同,專家號也不至于太貴。治病又是剛需,亂吃藥會出事的。醫生問診時,如果說出一些其他病癥,病人肯定覺得這醫生很厲害。大家目標一致,治好病,一來二去,信任感蹭蹭蹭往上了。
律師呢,不能承諾結果,說策略呢,當事人很難判斷在不在點上。細節說多了,顯得沒技術含量,不說,又顯得沒誠意。初期多是情感上的認可,要說業務上的強信任關系,難。
02、法律更多是過程服務,外行唯結果論
各大app上有醫生的評分,還有過往病人的評價。
律師呢,并沒有。多是靠自我營銷。這也是很多當事人吐槽的點,見面時說的天花亂墜,最后啥也做不到。錢花虧了。
銷售,有個明確的商品,程序,也有個明確的代碼,試試就知道行不行。律師呢,更多的是提供一個過程服務,但這個過程,當事人未必看得到。就算是法律意見書、盡調報告、訴狀這些書面材料,當事人往往也只是以頁數論質量,字多就是認真了。
訴訟案件就更直接了,勝訴就是好律師,敗訴就一無是處。
03、傳統觀念和交易習慣影響太深
一個外資所的朋友說他沒有這方面的困擾,因為客戶都是老外。老外們習慣花錢請律師,專業的事就得交給專業的人。
國內并沒有這樣的大環境。大家更傾向于一手交錢一手交貨,或者先驗貨后付費。試用不行還可以七天無理由退貨。
實打實的物品才有價值。一個想法、一個思路、一個策略,還要收費,不行啊。這也是國內多數咨詢行業生存艱難的原因,一個心理咨詢行業的朋友說這行好多人都養不活自己。
生活中,我們喜歡有個善于分析的朋友,但真的遇事了,找到專業人士了,卻又習慣性的關注專業以外的內容,比如“關系”。
人情社會,無形資產的價值,很難被人認可。
當“白嫖”遇到“反白嫖”
一個小白律師,比起熟練辦案,可能更快學會的是怎么識別“白嫖”。對一心“白嫖”的人,當你絞盡腦汁想著怎么不花錢時,律師們也多半有系列“反白嫖”方案的。
有個當事人說在網上看到一個律師,宣傳資料和文章給人的感覺很溫暖,電話對方,反差太大。那律師直接回復,“我不是做慈善的”。當事人問我,為什么可以收那么多?我說如果我給你一個很成熟的方案,你愿意支付多少對價呢?對方想了想,說不想你白干,所以xx元吧。我說來回機票都不止了吧,如果我的內容在你心里只值這些,千里趕來的意義是什么呢。
無形服務的價值在于,這是一個專業律師長年累月的經驗積攢,可能是律師最驕傲的一份財富了,被輕視了,反彈肯定很強烈的啦。
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