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NOVATION & CREATION
除了律師,沒有人愿意打官司,更不敢打官司,但有時候卻不得不打官司。
作為律師,每當遇到當事人面臨糾紛想要訴諸法律時,我們總會跟當事人說“不到萬不得已不要打官司”,因為打官司確實太難了,打不起官司!
難點一:費時費力不討好
中國實行兩審終審制,并輔之以再審、重申和申訴程序,一場官司沒個一年半載下不來,疑難復雜的甚至三年五年也沒個最終結果,這是事實,無需避諱。
法律是一門專業性極強的“技術活”,絕大部分人在面臨糾紛時都會束手無策,當然也不排除極少數“聰明人”,以為看了幾個法條就敢獨自上戰場,最后大都“聰明反被聰明誤”,費時費力弄得心力憔悴不說,最后還把極有可能勝訴的官司打輸了,追悔莫及。
請記住,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,才是正途。
難點二:成本高昂難承受
打官司除了要承擔不菲的訴訟費,還要支付“高昂”的律師費,國家雖然建立了法律援助制度,但不是哪種案件都能得到法律援助,更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到法律援助,很多地方由于申請法律援助的人數太多,導致審核較慢,你現在提出法律援助申請,有可能要排到1年后才能獲得指派,而1年后很多事情都在變化,案件訴訟時效都有可能超過,導致很多經濟真正困難的人無法獲得法律援助。并且法律援助的案件,律師受法律援助中心指派不得不接,但僅有的一點微薄補貼,很難保證律師會像自己接的案件一樣全力以赴,案件質量堪憂。
其實,“高昂”的律師費是“相對的”,關鍵是你沒有找到合適的律師。不同的律師對于同一個案件的報價是不一樣的,有的甚至達到十倍、百倍的差距,我們不應簡單的認為“貴的就是對的”,費用高低并不必然反映一個律師水平的高低,更與是否適合你的案件無必然關系。
請記住,貴的并不一定是對的,合適的才是最好的。
難點三:合適律師不好找
打官司首先要找律師,這是明智的選擇;但如何找到一個好的律師,這是關鍵的選擇。好的律師的判斷標準,并不必然是“大”,而是“適合”,那么,如何判斷一個律師是否適合呢?
判斷一個律師是不是適合你的案件,建議綜合考慮執業地域、專業方向、執業經驗、報價多少、律師信譽等因素,而做為沒有任何專業背景不了解法律服務行業的你,在面對信息不對稱、價格不透明等諸多問題的情形下,恐很難判斷。而這,需要一個專業的法律服務平臺,以期能夠通過大數據為你自動智能匹配律師。
請記住,讓專業的律師做專業的案件,用最合適的費用請到最適合的律師,才是正確的選擇。
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