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NOVATION & CREATION
法學生畢業即將面臨的就是執業道路的選擇,有人選擇做公檢法,有人選擇做律師,也有人選擇做法務。總體說無論你選擇哪一個方向,都會為你帶來不同的體驗與學習的過程,今天我們來講一講,律師。
律師這個行業在你拿到執業證書之前,還有一年的實習期,在這一年里你將會對這個行業有一個新的認識。
律師為什么要實習?
各位朋友有沒有想過,做律師,為什么要實習,而且一實習就要實習一年?
在網上通過檢索,發現行業從業需要實習的,除了律師之外,還包括醫生、護士、駕車這些等等。
這些行業有個兩個共同點,其一,理論和實踐往往存在巨大差異,其二,這些行業相較于其他行業有更高的風險。所以,律師實習的目的,一來是從理論過渡到實踐,二來是學會防范從業風險。
律師實習是什么?
既然實習的目的,一來是從理論過渡到實踐,二來是學會防范從業風險,那么具體如何實習,實質上就是圍繞著這兩個實習目的展開。
(一)如何從理論過渡到實踐。
正是因為理論和實踐存在差異,才需要從理論向實踐過渡。這些差異體現:
轉變思維的方式:
學生時代,我們的思維是一種多年填鴨式教育養成的一種被動思維,我們習慣于被給定條件,讓我們單純的運用法律知識解答,我們仿佛處在一種中立的,像法官一樣的處境中。
但在律師實務中,更多的需要律師主動出擊,站在客戶角度去尋找最佳突破口,甚至有時候這聽起來像是在“無理攪三分”,但這種主動思維是一個律師必須要建立的。所以在實習階段,實習律師要學會想律師一樣,站在當事人的角度思考,記住,我們是律師,不是法官。
熟悉法律服務的模式:
我們在高校學習法律時,更多的是學習法理知識,很少有專門的課程去訓練學生的法律服務能力,這導致很多學生畢業甚至通過司法考試后,他們的能力難以轉化成法律服務力,換句話說,這些人具備法律知識,但不具備法律服務能力。什么叫具備法律服務能力呢?
首先,你要對律師辦案的整個流程非常熟悉,從咨詢到約談,從簽約到方案制定,從立案到開庭,從判后溝通到最終結案,這個流程以及可能涉及的文件,要做到爛熟于心。
其次,你要學會律師營銷的能力。酒香也怕巷子深,律師必須學會營銷自己。律師是個高貴的職業,律師要營銷,但決不能低賤的推銷自己。
再者,你要學會在與陌生人初次見面的短暫時間內,以律師的專業、素養、氣質博得當事人的信任的能力。這種能力源于自信的培養、專業能力的沉淀以及人性的把握,只可意會難以言傳,只能由你在實習當中不斷摸索總結。
對法律問題的深度研究:
走到實務階段,你會發現,即使通過了司法考試,我們那點知識儲備完全不能應對實務中產生的問題,需要我們更深度的研究。要知其然,還要知其所以然。既要多看深一些的理論書,也要多看最高法出的各種法律法規的理解與適用。
除此之外,還要建立自己的法律認知體系。部門法之間不是割裂的,而是成體系的,這些法律要成為律師辦案的工具,而不是束縛,不要打著“不做萬金油律師”的名號,就以為自己是婚姻法律師,就有理由不懂公司法,正是這些交叉領域,才往往成為案件復雜的爭議焦點。
(二)風險的防范
實習期間,你會見到各式各樣的奇葩當事人,而律師最大的風險,往往不是來自對手,而是來自我們自己的當事人,如何與當事人恰當的溝通,既維護住彼此之間好不容易建立起的信任,同時又能保護好我們自己,這需要心理學、社會學等多方面的認知,并且要在實踐中不斷的總結積累。
很多律師會在實務中總結很多溝通的技巧,但是這些技巧別人告訴你沒有多大用處,只有自己在實務中栽了跟頭,你才會引起足夠的重視,才會在心里繃起這根弦。
除了自己的當事人,律師的風險還來自對方當事人,來自法院,來自律協和司法局,實習期間,好好學習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的行為準則以及處罰前提,這些坑堅決不要往里跳。
回頂部